错撩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错撩小说网 > 掌中看 > 第23章 第二十二章

第23章 第二十二章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夏侯汾背后琢磨了些什么,姜见黎全然不知,搬迁的这一段时日,她每天上午去司农寺,下午就骑着萧贞观赏的那匹西南马前往京郊,在两地之间来回盯进度,其实司农寺已经荒废了几十年,除了库房里一些农具,并没什么需要搬迁的,三两日的功夫也就结束了。

接下来的日子,姜见黎日日都往京郊跑,万作园的牌子虽然已经立了起来,但也只有牌子立了起来,除了被简陋的竹篱笆圈着的两百亩地,以及紧挨着篱笆的一间临时搭建用来放置农具的茅草屋外,一无所有。

好在夏侯汾办事很快,用来营建万作园的经费没几日就拨了下来,经费一下来,万作园也开始动工了。

万作园好歹也是个中央九寺的下设机构之一,连墙都没有岂不寒碜?所以最先开始搭建的是园墙。园墙分为外墙与内墙,两道墙之间隔了一定的余地,日后万作园所有的屋舍都会建在这之间,若是站在高处看,便会发现整个万作园呈“回”字形。

姜见黎每五日都会回一趟司农寺,向夏侯少卿汇报万作园营建的进度,其余的时间要么在园中监工,要么骑着马考察周围的地形。

在拿到新园堪舆图的时候,姜见黎就发现萧贞观拨的这块地地形单一,没有山坡,没有陡崖,没有丘陵,没有沟壑,所有的水田和旱田都在一整块平整没有起伏的平地上。

这样一块地倘若属于她自己,那么一点劣处都挑不出,可作为万作园的试验田,地越好,越完整,反而不是优点,而且两百亩地实在太少,在她的设想之中,日后的园子至少也得千亩,她会想法子将千亩地一点一点从萧贞观手中挖出来,但在这之前,她得了解周围有没有符合她要求的土地。

于是姜见黎骑着马,先将万作园西边大片的地查探了一番,西边有一座百十丈高的山,山下有湖,若是将山和湖周围的地一并纳入万作园,万作园的占地便可达数千亩,为此她还刻意打听了下这片地是否有主家,结果令她十分满意。

原来之前万作园连同山、湖周围千亩地同属一个皇庄,这座皇庄原是凤临帝赐给自己的堂叔蜀安郡王的,后来蜀安郡王犯了事,凤临帝夺了他的爵位,将其全家圈禁,名下的所有产业都被收回,也包括这处庄子。

因蜀安郡王犯下的是通敌叛国的谋反罪,大晋自南北一统以来,这还是第一次有人谋反,蜀安郡王伏罪后被废为庶人,连带着这处庄子也遭了忌讳,就一直荒废着,直到前一段时间,才被萧贞观翻出来。

了解完这片地的由来后,姜见黎生出一种“果然如此”的感觉,她就知道萧贞观不会那么好心地就将万作园扩大了三倍不止,感情是这片地有问题。

不过那又如何?地就是地,即便它的前任主人是个谋逆的罪臣,那同这地又有什么关系?又不是地让他去谋逆的。

萧贞观想法设想地膈应姜见黎,可是姜见黎根本就不在乎,反而想着既然大家都忌讳蜀安郡王谋逆的事,没人敢收这块地,那么她将这片土并入万作园的可能岂不是大大增加了?

这么一想,她又将目光投向了万作园的东边,东边的地,不会也无主人吧?

然而结果令她大失所望,东边的地属于一个农庄,不仅有主人,主人还是个显贵。

姜见黎调转马头正欲离去,从一群身穿短曳的农人擦马而过时,忽然听见其中一人道,“也不知道那位姜娘子是个什么样的人?这么久还不来庄子上瞧一瞧。”

姜见黎翻身下马,装作欣赏天边的乌云,只听背后的人继续道,“你说好端端的,县主作甚要将这一出庄子送人?”

“听闻是那位姜娘子当了官,庄子被县主送了她当贺礼……”

农人们渐渐走远,姜见黎牵马站在田垄上,心下暗忖:世上不会真有如此巧合吧?姜见玥送她的庄子竟然紧挨着万作园?

思忖片刻,姜见黎决定去庄子上一探究竟,正好她今日想去万方楼处理交接之事,所以随身携带了地契。

庄子上的管事一开始并不相信姜见黎,直到她拿出了地契,才恭恭敬敬地将她请进庄子里。

“黎娘子怎么这个时候来庄子上?”管事瞥了眼天色问。

“去万作园路过此处,就进来瞧一瞧,”姜见黎将地契摆在管事面前,询问道,“还不知您姓什么,怎么称呼?”

“回娘子的话,小人姓张。”

“好,张管事,这几日我便回去官府更换庄子的地契,你先将堪舆图拿来我瞧瞧。”

姜见黎一直不得空,因而地契上现如今还是姜见玥的名字,也就是说,在未曾得到官府认证的新地契之前,这庄子的主人还是姜见玥,而姜见黎一开口就要堪舆图,若是张管事不给,她也怪不得他什么。

之所以这么做,无非是想试一试张管事。

张管事听完后,面上并没有半分犹豫之色,转身出去了一会儿,回来后手上多了一方木匣,“黎娘子,请过目。”

姜见黎打开堪舆图,将图上标注的数字看了一遍,这庄子大约六百多亩,两百多亩旱田,一百多亩水田,还有一座小山头,也可以说是土坡,余下的都是屋舍。

屋舍分两部分,一部分是主院,给主家偶尔到来时下榻用的,大部分都是庄子上的管事杂役乃是佃户的住处。

姜见黎心下有了数,将堪舆图还给张管事,起身告辞。

她来也匆匆去也匆匆,张管事想要请示的一些事务,也只能留到下回了。

姜见玥送的庄子就在万作园隔壁,这算是意外之喜,姜见黎回程时心下也轻松了许多,若是日后在园中忙碌得晚了些,便可直接回庄子上休息,也省得再骑马回王府,春秋天尚可,夏日和冬日,若是遇上暴雨暴雪,回城可是十分不便。

姜见玥的庄子送得巧,也不知道是不是萧贞观提前向她透露了什么,不过无论姜见玥知不知情,她都承下了她的人情,她并不想欠她太多,所以总归日后是要还的。

姜见黎一路拍马疾驰,堪堪在雪落下之前入了长安城。今岁属实是冷了些,雪也比往年要多得多,进了腊月以后雪就没停过,朱雀大道上的人比昨日回来时还要少,行人纷纷拢手,低头缩着脖子在寒风中疾步往家赶。

在平康坊附近,姜见黎拐上了岔路,进了东市,这几日回城后,她都会去万方楼,表面吃膳,实则探听虚实,虚实探听得大差不差,今日也该到快刀斩乱麻的时候了。

姜见黎在荣盛街的街头下了马,而后牵着马沿着街边往街尾走,东市上的人不少,连荣盛街上的人看着都要比朱雀大道上的人多,尤以馔玉楼和璎棠为盛。

馔玉楼是荣盛街上除了万方楼之外的另一座酒楼,规模要比万方楼大得多,仅一楼就占了五个铺面,一楼上头还有二楼、三楼,算是东市最大的酒楼之一,便是在雪天也人满为患。姜见黎混进去吃过,菜肴追求精致,味道确实不错,价格也不菲,且它就在璎棠的对面,位置优越,无论从哪一点来看,万方楼都比不过。

所谓的璎棠,是一家缠花铺子。缠花这种现如今风靡大晋乃至四夷诸邦的饰物,本由江宁郡主许清如所创。那时许清如还只是江宁郡楚州城里一个绣娘的女儿,后来机缘巧合之下,为晋宁夫人制了一顶九龙九凤缠花冠,自此天下闻名,得以入京面圣,更巧的是,当时的天子凤临女帝查出其母为大晋昔日镇北大将军姜原遂的孙女,姜大将军父子为大晋南北一统立下赫赫战功,却双双死于战场,血脉流落民间。凤临帝知晓后,当即下诏为姜氏认回后嗣,将许清如母女三人请回长安,并在京城设立翊王府供她们居住。后来,许清如被加封特使,代帝巡视西域各邦,回来后上呈《西域十疏》,献上进一步经营西域之策,因而被加封江宁郡主,此后许清如为大晋不断稳固西域商道,同时开拓东面海上商道,缠花也在这数十年中跟随她的脚步走向各邦。

荣盛街上的这家璎棠是长安唯一一家璎棠,除了长安本地人会来此处购买缠花,各地甚至各邦商人入京时,也都会来这里瞧一瞧,订购货物,因而璎棠的店面比对面的酒楼还要大,占了足八个店铺。

姜见黎长在翊王府,虽见过不少缠花,但却从未来过璎棠,既然走到了这里,她便想走进去瞧一瞧。

刚在店门前站定,就有眼见的店工上前询问她是否要入店,待她点头后,又主动牵过她的马,殷勤却有分寸。

踏入店中,姜见黎发现店中人虽多,但是毫无杂乱之感。偌大的地方被划分作不同的功用,正中陈列着十几排木架,用作饰品展示,周围则被一个个用屏风与帷幕分隔开来,从挂着的木牌来看,有会客区,有订货区,有结算区等等。

“这位客官,请问您是看货,订货还是取货?”迎上来的是个小娘子,面甜声音也甜。

“随意瞧瞧。”姜见黎看向店铺的左侧,左侧一溜檀木隔断,她以为到了隔断就到了尽头,却从隔断上蒙着的银纱中瞧见了人影,好奇地问,“那边还有店铺?”

“是,”店工回答,“这边的缠花用料制作皆复杂些,常被购置回去作送人之用,那厢的缠花可寻常自个人用。”

姜见黎看向货架上陈列着的缠花,果真是繁复,镶金嵌玉,一看就价值不菲,而在此间流连的客人也大都衣着奢华,她对店工道,“去那边瞧瞧吧。”

另一边的缠花相比较而言,少了金玉等昂贵的材料点缀,显得朴素了些,但每一只都做工精良,栩栩如生。姜见黎站在柜前看了眼价钱,最便宜的缠花头饰竟只要十文?!

她明白了,两边的缠花走得是两种不同的路线,那边主打一个奢华繁复,瞄准的是富贵人家,这边的简单朴素,购置的多是寻常百姓。

各有所需,便各供所需。

姜见黎顿时犹如醍醐灌顶,一下子就明白了万方楼经营不善的主要原因。

在进璎棠之前,她以为是因为万方楼位置不好,菜品不好却价格昂贵,以及店工服务态度不好,久而久之才门可罗雀,在看了璎棠的两条经营线后,她才明白,万方楼的经营方式一开始就错了。

这条街上已经有了一个高档的酒楼,馔玉楼,且馔玉楼位置又好,在位置上本就不占优势的万方楼却要比着馔玉楼也做高档的酒楼,若是菜品更胜一筹,那也不是没有机会超过馔玉楼,但是万方楼的菜品只能用平平无奇来形容,价格却同馔玉楼差不多,这样一来,傻子才去万方楼当冤大头。

想明白的姜见黎立刻转身往外走,一旁的店工将她送出门,微笑道,“若是这个月的缠花不合您的意,下个月您再过来瞧瞧,会推出新品,您慢走。”

姜见黎应了声,一头扎进雪夜中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