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月的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洒在校园小路上,斑驳的光影随着微风轻轻摇曳,像一幅流动的水彩画。宋泽鹏抱着两本厚重的《形式与政策》,慢悠悠地走向三号教学楼。初秋的风带着恰到好处的凉意,吹动他浅灰色衬衫的衣角。
开学第一周,校园里到处都是新鲜面孔,一个个脸上写满对大学生活的憧憬。几个女生手挽着手从宋泽鹏身边经过,留下一串银铃般的笑声。他下意识地让了让路,目光扫过她们胸前的校徽——是今年的大一新生。
宋泽鹏看了看腕表,距离上课还有二十分钟。这是他大一养成的习惯——永远提前到教室。作为计算机系大二的学生,他已经摸清了每栋教学楼的最佳路线和每个教室的最佳座位。
三号教学楼的阶梯教室宽敞明亮,能容纳两百多人。宋泽鹏推门进去时,教室里已经坐了小半的学生,大多是提前来占座的大一新生。他轻车熟路地走向后排靠窗的位置,那里既能看清黑板,又能在枯燥的理论课上偶尔走神看看窗外的景色。
阳光透过落地窗斜斜地洒进来,在宋泽鹏的课本上形成一块明亮的方格。他翻开《形势与政策》的教材,准备预习今天要讲的内容。教室里人渐渐多起来,交谈声、拉椅子的声音、翻书的声音交织在一起,形成一种独特的校园白噪音。
正当他沉浸在书中关于"形势与政策"的论述时,教室前门突然被推开,一阵风随之涌入,带来外面梧桐树沙沙的声响。
"报告!对不起,我迟到了。"一个温柔的女声在门口响起。
宋泽鹏抬头,眼前的景象让他呼吸一滞。
一个穿着白色连衣裙的女生站在门口,她站在那里,宛如一泓清泉般纯净动人。肌肤如新雪般莹润,白色连衣裙的方领设计露出纤细的锁骨线条,裙摆随着微风轻轻荡漾,在阳光下泛起珍珠般柔和的光泽。
乌黑的长发如绸缎般垂落至腰间,发丝笔直顺滑,在光线流转间泛着幽蓝的光晕。一张标准的鹅蛋脸上,五官精致得恰到好处——眉如远山含黛,舒展温婉;杏眼清澈透亮,眼尾微微下垂,带着与生俱来的温柔韵味;鼻梁秀挺却不显锐利,鼻尖小巧圆润;唇形饱满,是天然的樱花粉色,嘴角微微上扬,仿佛永远噙着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。
最动人的是那身浑然天成的书卷气,当她低头时,一缕青丝垂落颊边,衬得肌肤越发剔透;抬眸时,长睫轻颤投下扇形阴影,眸中似有星光流转。阳光穿过树隙在她身上洒下斑驳光影,整个人如同笼罩在柔光滤镜中,干净纯粹得不染尘埃。
她微微喘息,脸颊因为奔跑而泛着淡淡的红晕,像初春的桃花。她手里紧紧攥着一个浅蓝色的帆布包,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。
"进来吧,下次注意时间。"讲台上的老教授推了推眼镜,语气并不严厉。这位教《形势与政策》的张教授是出了名的好脾气,从不苛责学生。
"谢谢老师。"女生快步走进教室,环顾四周寻找空位。她的目光扫过教室的每一个角落,睫毛在阳光下投下细小的阴影。
宋泽鹏的目光不自觉地追随着她的身影。她走路时裙摆轻轻摆动,像一朵随风摇曳的白玉兰。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她身上,为她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。最终她在中间排找到一个空位,轻轻坐下,从包里取出笔记本和钢笔,动作干净利落,没有发出一点多余的声响。
宋泽鹏发现自己无法移开视线。女生低头写字时,一缕头发垂到脸颊边,她随手将它别到耳后,露出线条优美的侧脸。她的睫毛很长,在低头时形成一道小小的扇形阴影。阳光恰好照在她的位置上,笔记本上的字迹在光线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。
"今天我们讲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..."张教授开始讲课,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整个教室。
但宋泽鹏一个字也没听进去。他的目光一直停留在那个白衣女生身上。她听课很认真,时而抬头看黑板,时而低头记笔记,偶尔遇到重点内容会轻轻咬一下笔杆——这是宋泽鹏观察到的她的小习惯。她的字迹很工整,从后排能看出她写字时手腕很稳,每一笔都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。
教室里的空调呼呼地吹着冷风,女生的发丝偶尔被吹起,像黑色的丝绸在空气中飘动。有几次她似乎感觉到了背后的视线,微微侧头,宋泽鹏就赶紧低头假装看书,心跳不受控制地加速。
一堂课九十分钟,宋泽鹏破天荒地没有记一个字。他的笔记本上只有几行无意识的涂鸦,仔细看能辨认出是一个女生的侧脸轮廓,还有几朵不知名的小花。课间休息时,女生也没有离开座位,而是从包里拿出一本《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》安静地阅读。宋泽鹏注意到她的书很新,但已经贴满了彩色标签,显然是个认真读书的人。
下课铃响起,女生迅速收拾好书本,动作轻盈地离开座位。宋泽鹏猛地站起来,想要追上去,却被涌向门口的人流挡住。等他挤出教室时,走廊上已经不见那个白色身影,只有空气中残留的一丝若有若无的茉莉花香。
"看什么呢?这么入神。"室友陈明从后面拍他肩膀,把宋泽鹏吓了一跳。
"没什么。"宋泽鹏收回目光,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,"刚才上课坐中间排那个穿白裙子的女生,你认识吗?"
陈明夸张地挑眉,"哟,你这是对人家女生感兴趣了?大一新生吧,不认识。怎么,一见钟情了?"他促狭地用胳膊肘捅了捅宋泽鹏。
"少胡说。"宋泽鹏的耳根微微发热,他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衬衫领子,"就是觉得她听课很认真。"
陈明哈哈大笑,"得了吧,你什么时候注意过别人听不听课?上学期马哲课你全程都没记住老师长什么样吧?"他揽住宋泽鹏的肩膀,"走,吃饭去,下午还有学生会会议。"
去食堂的路上,宋泽鹏的脑海里不断浮现那个白色身影。他向来理性,不相信什么一见钟情,但那个女生身上有种特别的气质,安静又明亮,像一首他读不懂却想反复品读的诗。
下午的学生会会议上,宋泽鹏作为宣传部部长汇报新学期工作计划,却几次走神。当文艺部部长讨论迎新晚会策划时,他突然想到那个女生会不会参加表演;当体育部部长提到新生篮球赛需要宣传时,他又想象她会不会出现在观众席上。
"宋部长?宋部长!"学生会主席连叫了两声,"你对这个宣传方案有什么意见?"
宋泽鹏这才回过神来,尴尬地咳嗽了一声,"方案很好,但我建议在社交媒体上增加一些互动环节..."
散会后,宋泽鹏叫住了学生会的秘书处同学林悦。林悦是中文系大二的学生,认识的人多,消息也灵通。
"林悦,能帮我查个人吗?今天上午在三教阶梯教室C区上《形势与政策》的大一新生,穿白裙子的女生。"
林悦促狭地笑了,圆圆的脸上露出两个酒窝,"宋部长这是要动用学生会资源追女生啊?"
"别瞎说,"宋泽鹏的耳根又红了,"就是...想认识一下。"
"行吧,我帮你查查课表。"林悦晃了晃手机,"不过作为交换,下周的宣传活动你得亲自去盯,我们秘书处人手不够。"
"成交。"宋泽鹏毫不犹豫地答应。
第二天中午,宋泽鹏收到了林悦发来的信息:"薛澄,中文系大一三班,学号2020XXXX。课表发你邮箱了,不用谢。
宋泽鹏盯着那个名字看了很久——薛澄,像她的人一样清澈的名字。他点开附件中的课表,发现薛澄每周一三五上午都有《形势与政策》课,周二周四下午则在文学院楼上有《现代文学》和《古代汉语》。
接下来的几天,宋泽鹏开始有意无意地出现在薛澄可能出现的地方。早晨七点半,他会"恰好"出现在二食堂豆浆窗口,因为林悦说薛澄每天都会在那里买一杯豆浆和一个菜包;课间时分,他会绕路经过文学院旁边的小花园,因为那里有几张长椅,薛澄喜欢在那里看书;甚至,他偷偷溜进了薛澄选修的电影鉴赏课,坐在教室最后一排。
通过这几天的观察,宋泽鹏发现薛澄总是独来独往,喜欢坐在靠窗的位置看书,偶尔会和同学简单交谈,但大多时候都安静得像一幅画。她走路时背挺得很直,有种不自觉的优雅,像是学过舞蹈。她的书包上挂着一个精致的小铃铛,走路时会发出清脆的声响,像某种小动物的脚步声。
周五下午,宋泽鹏照例提前十分钟来到薛澄的现代文学课教室,在后排找了个位置坐下。这节课是文学院的公开课,不少其他系其他年级的学生也会来听,所以他不会显得太突兀。
薛澄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,今天她穿了一件浅蓝色的衬衫和白色长裤,头发松松地扎成马尾,露出白皙的后颈。她环顾教室,目光扫过宋泽鹏所在的位置时,他下意识地低头假装看书,心跳如擂鼓。
等他再抬头时,薛澄已经坐在了前排靠走道的位置。今天的课讲的是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爱情诗,当教授朗诵到《偶然》中的"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"时,宋泽鹏注意到薛澄的笔停顿了一下,在笔记本上多写了几行字,嘴角浮现出一丝几不可见的微笑。
下课铃响,学生们陆续离开。宋泽鹏故意放慢收拾东西的速度,等薛澄经过他那一排时,他假装不小心把钢笔掉在了地上,金属笔帽在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。
"同学,你的笔。"清亮的声音在身旁响起。
宋泽鹏抬头,正对上薛澄递过来的钢笔。她的眼睛在近距离看更加清澈,像盛着阳光的湖水,眼角微微下垂,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。她的手指修长白皙,指甲修剪得圆润整齐,没有涂任何指甲油。
"谢谢。"宋泽鹏接过笔,感觉手心微微出汗,"你是中文系的吧?我看你经常来听这门课。"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自然一些。
薛澄略显惊讶,睫毛轻轻颤动,"你认识我?"
"呃,我在学生会工作,认识的人比较多。"宋泽鹏随口编了个理由,暗自庆幸自己今天戴了眼镜,能稍微遮挡一下慌乱的眼神,"我是计算机系的宋泽鹏,学生会宣传部的。"
"薛澄。"她简短地自我介绍,然后看了看腕表,那是一款简单的银色手表,"抱歉,我下节课要迟到了。"
"哦,好的,再见。"宋泽鹏看着她快步离开的背影,懊恼自己的笨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