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嘉默然,将目光投向了别处,过了许久,方悲戚地说:
“叔夜品性纯良,宁捐身以成道义,乃当世英隽风流。他也曾试图干涉本朝历史,两次皆未遂,那被司空自匈奴赎回的蔡氏女,即为叔夜之义妹。当年,叔夜不曾出手相助,致使自身憾恨多年;后来宛城一战,他又想救下长公子和典韦,却险些将自身性命搭进去。”
崔缨惊愕不已。
原来……蔡琰口中所说待她极好的兄弟,竟是杨夙。
郭嘉叹惋:“杨夙声名赫赫,那都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,可惜后来,造化弄人,他狂悖恃权,牵涉叛案,纵然无罪,君臣已相忌,如今身死业覆,为天下笑,岂非刚正易折,逆天拒势所致?后来曹公下令,禁止军中再论叔夜其人,诸臣便不再提。今日你在堂上所引孟子之言,正是杨叔夜曾愤懑说与曹公的话。”
难怪当时说完,曹操眼神都不一样了。
“连他杨夙……都落得这般下场么?”
如鲠在喉,崔缨颓唐不已,眼巴巴地望着跟前之人。
“可是,郭先生,我真的很想救你,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你去死啊……难道我们什么都不做,只能等死吗?”
“不,还有一事可做。”
“呃?”
“活在当下。”
郭嘉拂袖回身,目光如炬,负手而立,巍巍似高崖之松。
“如今,曹公平定北方在即,军国多事,北伐袁氏兄弟迫在眉睫,嘉自知时日无多,更当殚精竭虑,为我主分忧。
“崔姑娘,恕嘉不能留你,你与叔夜,皆是异界之人,本不属于这里,莫再蹚这时局浑水,说什么为他人改命的话了,姑娘自身难保,还是安安稳稳做一世贵府女公子吧!”
崔缨叹息道:“郭先生,您还不明白吗?自从我投胎转世来此,便已入这天下棋局,难以脱身。这场劫难本为游戏,只是败了,便再无重来之可能。先生可以不听我劝告之言,但切莫赶我走……”
郭嘉摇摇头:“非嘉不愿教授姑娘学识,只是权谋机术,非女子可轻易参会其要也。”
“缨自知不如杨夙,然……我亦心怀热忱,欲学兵法一二事,承继先生辅弼曹公遗志!崔缨不才,恳求先生指教,学取安身立命之策。”
“姑娘心思简单,然执念深固,此则运谋大忌也。嘉明日,便向司空请辞姑娘回府。”
崔缨闻言惶恐,急忙伏拜郭嘉:
“郭祭酒,‘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看’!您说什么我都可以改……前世崔缨年少时,惛愚无知,唯君如光,点亮青春芳华。而今我已长大,遁此人世,来近君侧,辄应换我为君守候,报君前世恩泽……先生,别赶我走,可否?”
安静的厅堂里,久久萦绕着啜泣的声音。
郭嘉嗟叹不已,只能又将她扶起:“姑娘若非要拜郭某为师,甘作一刀笔女吏,嘉……允你便是。”
“先生此话当真!?”崔缨破涕为笑,紧紧抓住他的双袖。
“当真。”郭嘉点点头,“只是接下来,郭某所训诫姑娘之言,务必牢记,终生恪守。”
“先生请说!”
郭嘉让她在侧座坐好,自己方方正正地坐回席座。
“嘉先询问姑娘,来此拜师,以何身份?”
“军师祭酒的故人。”
郭嘉笑:“何意?”
“凡后世实意仰慕先生者,皆曾与先生神交,崔缨廿五年前便认识先生了,只是先生不认得我。如此算来,我于先生,也是半个故人。”
“嗯……”郭嘉哑然失笑,“话虽如此,嘉诚欲诫告姑娘,拜郭某为师,当首之事,便是知晓入此郭门,再无什么司空贵女,只有师生之义。
“其二,欲为谋谟策算之事,且打碎往日理想光景,认清人情世故,谨言慎行,洞悉人性,方可无往不利。
“其三,姑娘及笄取字,已为成人,须知为臣之忠,为人女之孝悌。工于算计,却只会施诸亲朋,此为愚人。
“其四,身居乱世,善恶模棱,量度行德,无须拘束小节,徒使心为形役……”
……
春夜悄悄,偌大的郭府,只有前堂烛光明亮。
崔缨悲喜杂陈,前世盼了又盼了人儿,此时此刻,竟真的就在她眼前,跟她秉烛夜谈,聊起天文地理、历史军政。
他们从阴阳五行聊到谶纬方术,从河图洛书聊到伏羲八卦。从孙武、吴起兵法聊到三韬六略,那人还认真地听她讲起后世的《三十六计》。
崔缨趁机接连向郭嘉抛问:
“占据江东数郡的孙策,你是如何知道,他必死于匹夫之手的?”
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曹司空麾下的暗探,怎会尸位素餐?”
“史书不曾有先生身世记载,你是否与那郭图一样,皆是颍川大族?”
“谄主媚上,顾己利而失大义的争权之徒,嘉耻与同族。我确实是颍川郭氏,但已是族系末枝,茕茕寒门。”
“入曹营之前,先生与荀令君是何等关系?”
“乡党故交,同窗习业,以兄弟称。”
“先生的‘十胜十败’是否曾作腹稿?”
“腹稿?”郭嘉忍不住笑了,“是很早就常跟文若谈过的话题了。以少胜多之役,自古有之。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时袁氏势大,兵力虽胜,却内隐患无穷,下心离异,徒有其表;曹公善以机变,集汝颍文武臣属,上下一心,故不战而胜负已分。曹公何等明主,心中怎无分晓答案?我等谋臣,不过捧袂顺言,助君雄焰耳。”
崔缨思忖片刻,小心说道:“最后一问,尊夫人……与先生,是如何认识的?”
郭嘉莞尔:“这便不是小姑娘你该问的了。”
“我不小了,我已及笄,先生日后唤我子嘤便是……”崔缨扭过头,闷闷不乐,“只是,崔缨还是……想代尊夫人问先生一句,‘君只身去为曹公赴死,奕儿他日若问阿翁何在,将何辞以答’……”
郭嘉神情黯淡,默不作声。
“郭先生,这府内那么冷清,你就不怕孤单吗?”
郭嘉仍是不语。
崔缨长叹一气,垂着眼又问:“克定邺城之后,曹公大兴土木,为群臣依功次造第,各属官大都举家徙居。你郭奉孝,是曹操最亲近的谋臣,为何偌大的军师祭酒府,只有你一人和少数仆侍?”
“等司空平定幽州,万事尘埃落定,再举家迁来邺城,为时未晚。”
“可是……你不是已经知道自己的宿命了吗?”
“傻孩子,人生一世,终须有些希望的嘛,眼中不可只剩结局……兴许,嘉能大难不死?”
郭嘉笑了笑,继而抚额闭目,露出十分疲惫的神情:“北方未定,未可安家。况冀地干寒,易生疾疫,是个是非之地。军师祭酒?呵呵……嘉早知性命不久,这军师祭酒一职,在我之后,仍有人继之,届时曹公便不必为新主择府烦忧了。”
崔缨闻言鼻子一酸,沙哑着声音问他:“北方干寒,你怕你妻儿得病才不搬的,可你自己呢?”
郭嘉无言以对了。但他仍满是精神地说:“其实,不曾举家迁邺之人,不唯有郭某一人。”
“先生是说——荀令君?”
郭嘉点点头。
“荀令君与先生不一样,他是……”崔缨顿了顿,很难把某些历史结局的话说出口,只好改口问他,“缨前世也同样爱戴荀令君,只是深表遗憾,令君似与曹公有不少分歧……先生想知道荀令君的归宿吗?”
郭嘉看向她,她却把头又低了下去,说道:
“位极人臣,却终究是抱憾离开人世的……”
郭嘉并未追问,似乎对很多世事都看得淡了,他拂袖起身,负手徘徊在堂下。
“嘉确与文若不同。文若肩上背负的东西太多,嘉则孑然一身,生平所求,不过成全曹公定乱之夙愿,海晏河清,还天下以太平罢了……
“世有多少被褐怀玉之士,或未遇其主,未展平生之志,郁郁而终;或是明珠暗投,未得佳木而栖,身死人手,为天下笑。是曹公当年,予嘉一个施展抱负的机遇,他于乱世拔举之寒门贤士,不知其数。知遇之恩,何足之贵,况流水知音,尔汝之交。
“曹公常赞,嘉为性情之臣,其虽贵为人主,却不尚威仪,更是真性情之主。曹公于我,既是伯乐,亦是伯牙。如此明君,诚乃嘉毕生之幸,何得使人忘之?何不教人寤寐思服,披沥肝胆以相报?
“至于文若……盖命有定数,祸福相因。然嘉坚信,终其一生,令君对曹公的赤忱之心,都未曾有丝毫变易——如同当年的杨叔夜一样。”
心若被刺,崔缨哽咽难受。
“好个……‘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’,”我强颜欢笑,眼中充满了光芒,“崔缨终于知道,当初为何会对先生那般痴迷了。原来……从童年倾慕诸葛先生,到少年眷恋郭祭酒,我崔缨,从未变过。”
郭嘉回身,笑吟吟地走近:“如卿之言,令人想见诸葛先生其为人,可惜,郭某余生,再无缘与天下俊杰结识了。”
崔缨怅惘不言。
“好了,崔姑娘,接下来,该郭某来询问你了。”郭嘉笑着坐下了。
“先生请讲。”
郭嘉温和地笑着,像个十八九岁的少年一样,脸上恍若泛起了红晕:
“嘉自出仕以来,并未有何丰功伟绩……千年后的世界,当真有许多人,记着我郭奉孝吗?”
“有!可多着呢!”崔缨也努力地笑着,暂时抛却忧伤,眼珠子骨碌碌地转,“虽然有些营销号的捧杀,但大体……你郭奉孝是值得那么多赞誉的,先生与曹公的佳话,可谓永世美谈了。”
“那么,嘉真实面貌,与你们所想象的,是否出入甚大呢?”
“还是比较符合后世人审美的吧,至少在我看来,你郭奉孝,确担得起‘汉魏风骨’之誉。”崔缨咧嘴笑道。
郭嘉笑眼盈盈,目光投向了堂外,心思却遥飞去了未来世界:
“千年后的九州大地,应是再无硝烟弥漫,再无白骨露野罢?”
“没错!”崔缨眼前一亮,兴致勃勃地同郭嘉讲起21世纪的模样:
“我们那个世界可美了,有汽车、高楼大厦、手机、电视、电脑、飞机……网络将整个世界连成一个村庄,东村的人可以随时在网上与西村的人联系。人们住的房子像山一样高哩!科技使世界天翻地覆,人们可以在天上飞,还能在海里游,还能在路上坐高铁,那高铁是好家伙,跑得比猎豹还要快呢!从邺城到许都半个时辰都不用!”
郭嘉并没有崔缨想象中的惊诧,只是微笑着点点头,缓缓问:
“那时的汉国,可还会受外族侵扰?可还有百姓流离失所?”
崔缨即刻颓丧下去:
“实话说,郭先生,魏晋之后,唐宋元明清,朝代兴亡代废,直至清末,我们被外族欺凌得十分惨痛,西方列强竞相蚕食我泱泱大邦,东方的倭国屠戮秣陵城无辜男女老少,更在辽东投毒迫害生民,惨绝人寰如炼狱一般……
“但百年血拼,我们终于迎来了光明和平的年代……再没有封建皇权,再没有阶级尊卑,人们提倡男女平等,有的是欢歌笑语,有的是幸福安详,尽可能让每家每户都房子住,让每个小孩儿都有书读,让每个老人生病都能被治疗……
“也就是你们古人说的,途无饿殍,路无拾遗,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,老少皆衣帛食肉,黎民不饥不寒,‘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’,‘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矜、寡、孤、独、废疾者皆有所养’……”
还没待我说完,郭嘉便笑着打断我:“姑娘莫不是在唬我,你们那儿,当真有那么好么?”
“真的!虽非大同,犹在路上!”
崔缨神采飞扬起来,作思乡状:“虽然没有绝对的完美与公平,还存在很多不足,但我们一代又一代汉人,真的很不容易,都还想再造个大汉盛世。我实在不知道,还怎么形容,我前世那二十三年的幸福生活……”
郭嘉好一顿感慨:“当年杨叔夜,不过寥寥数言。他说,‘官渡之战,曹公能赢,但你郭奉孝会染病早逝,在建安十二年跟随曹公北伐乌丸之后。你死之后,曹公很惦念你……好在后来,军队节节连胜,曹公在赤壁大败孙刘盟军,收复江东,西征张鲁,平定巴蜀,曹公位尊魏王,总算替你郭奉孝看清这江山结局。再后来啊,丕世子代汉自立,建立大魏四百余年基业,百姓亦得四百年和平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