柏东村
白家安家
此刻异常热闹。
四周的院墙上都挂着不少人,有半大的小子,也有一些青壮年妇人。
他们无一例外,不管是自己骑在墙头,还是蹬着别人的肩膀浮在半空,或者爬上院墙根儿的某棵小树上,又或者别的意想不到的方式让自己离地三尺。
至于那些无法让自己的高度超越墙顶的,则都聚集在大门口,半倾着身子,伸着头,半遮半掩地往白家老大家的院子里窥去。
所有人的目的就只有一个:看热闹。
要是有人问一问:“这看的啥热闹啊?”
您可算是问着了。
这热闹啊,可是大的很呢。
具体点说就是:白老大的小闺女正说媒呢。
您要说:“不就是说媒嘛,有啥稀罕的?至于嘛~”
那可是要招来白眼呢:用你那核桃仁一般大小的脑子想一想,如果是你以为的说媒,还能叫“热闹”?
没错,现在可不是常见的场景:一个媒婆被奉为宾客,坐在主家的客堂之上,双方一边喝茶以便沟通说亲事项。
此刻的场景是:好几个媒婆同时坐在他家院子里,互相用肢体语言抵御对方,一个个争先恐后地给白家泰陈慧夫妻介绍自己手里的合适男青年。
至于说亲的正经对象,或者说当事人,白雪,则早已羞地躲进了房里,任凭哪个既有眼力见儿又口才好的媒婆说的天花乱坠,就是不搭腔不开门。
这些媒婆虽口里说着什么“不碍的,咱都是女子怕个啥嘛......”咋咋咋的,但是心里也不由暗挑大拇指:这姑娘真是个好的!
这就是古今的差别了,在这古代社会,不仅相亲的男女一般不会相见,就是媒婆也最好不要正面让她们见,不然,姑娘就掉价儿了。
要是真被她们一劝一说就出来相见,她们转过头十有八九会议论:那谁谁谁家的闺女,一听要给她说媒,可上心了,啧啧啧,这得多饥/渴多想找男人啊,呜哈哈哈哈~~~~
更何况,今天来说媒的,不只有一个,而且还惹来了左邻右舍同村很多人来看热闹,那必须不能露面,最好十天半月都别出门。
不然就等着逢人就被问吧,不管是真关心,还是爱八卦,有或者泛酸水什么的,肯定都会问的呢。
白雪在屋里越想越难受,特别想念妹妹白玉兰,虽然她们也就这几天才分开,白玉兰有事情需要外出。
也不是说大嫂不好,只是,她的妞妞一岁多了,刚学会走路说话,正是难带的时候,根本没有精力位置的事儿分心。
虽然自己和自己娘也总是帮着带,但是更多的时候,她们俩还要做家务以及负责种植和采收木耳的事情。
本来还可以找另一个妹妹白梅的,可是自从流水席后,就再也没见到她了。
因为见不着白玉兰,自己昨天便去了二叔家找白梅,结果被二婶给拦住了,说她生病了要养病。
呸~,骗傻子呢吧,她才不信!这里面肯定有问题。
就算真的生病了,为啥不能让自己进去看望一下?
真着急啊,兰兰妹子啥时候能回来了啊。
她有好多话想跟她说,也有事情想跟她请教呢,料想小梅妹妹也一样。
房里白雪想妹妹,院子里的白家安陈慧夫妇叹女儿。
唉,真是令人生气,小女儿的命怎么这么苦啊?!
之前本来看着还好的那个准女婿,因为家珠夫妇去世将遗产全部留给兰兰的事情,竟然来退婚。
然后他们的小雪就这样被耽搁了,自退亲至今,已有一年多,再没人来说媒。
本来他们还愁的不行,心疼女儿是必然的,正是因为心疼她,更不该就这样一直不管这件事。
毕竟,小雪已经还有两三个月就要十七了,按照咱们这里的风俗,通常情况下十五岁前后就要定亲,最迟十八之前,是必须要嫁出去的。
而在一年时间之内找到一个可以托付女儿终身的好女婿,难度可不是不低啊。
幸好,小侄女白玉兰没有令家珠夫妇失望,是个有本事又友爱亲人的好孩子。
这不,她能把山林子里面,腐朽树枝上长出来的黑乎乎的东西,做成美味的饭菜,还找到了自己种植的方法。
他们家作为最开始种植三户人家之一,也跟着赚了不少钱呢。
本来是想着都给了小女儿作嫁妆,好抵冲之前被退亲的影响。
不曾想,白玉兰之前种出来的那个什么会变色的红蓝花,最后还能染出来正红色的布。
实话说,当初听到她不卖这些布的时候,他们夫妻还暗暗叹息这孩子是不是有点傻?毕竟,这么鲜亮的红,可是独一无二的新颜色呢,想卖多少钱不能卖啊。
直到前一阵,钦差大臣来,他们才知道,原来人家不卖,竟然通过县令大人,最终上贡给了皇帝老爷。
那皇帝老爷居然也十分喜欢,然后就派人送来了赏赐,那可是三千两金元宝银锭子啊。
他们这辈子都没见过那么银光闪闪的银子了,更别说那金灿灿的金子了。
别说他们这活了四十多年的人,就是他们爹/岳丈,那个做了一辈子一村之长,众人眼中曾经最有本事的人,那也没忍住私底下艳羡不已:
“老子我都七十了,也没见过那么多的金子银子啊。”
“瞧你们这群没出息的,一个个的读书不成,种地也不成,看人家白家的玉兰丫头,一个十三四的小姑娘,都能种出木耳,还能发现能染出正红色的染料植物呢。”
“你们呢?!不论大小辈分,跟人家比比,啊~ ”
“哎,放心吧,老子不会要求你们学白玉兰的,那样的人,至少一两百年,咱们整个县加上附近几个县,也就出了这么一个,你们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的。”
“但是,你们以后都要多跟人家亲近亲近,尤其是慧慧,你可是她的亲大伯娘,之前她不是开家族会议,让你家的当族长嘛?”
“这就能看出人家的远见跟本事来,这还没怎样呢,人家都开始建宗了,回去跟你家当家的说,不要觉得自己是族长了,就把尾巴翘起来了,想着要对别家的指手画脚。”
“得了那么多的金银,这要是换了别个人,自己辛苦筹谋才得来的,还不紧紧攥在自己手里?”
“甚至很多人突然暴富,都会选择离乡别居,切掉一切联系,就是为了怕被各路亲友揩油占便宜算计。”
“可谁能想到,人家还真就给了三个堂姐一人三十两的嫁妆银!!! ”
“苍天啊,大地啊,老头子我活了这么多年,听闻的奇人异事也不算少了,这还是头一回见到这样不吝资财的呢,咳咳咳~~~”
“姐妹是姐妹,但她们可都是堂姐妹。承诺是承诺,那也是被白老二家的逼迫着签下的。若是你们,被人逼着胁迫,你们能忍下?你们能兑现?”
“你们就瞧着吧,这将来啊,白家三房可是必定要了不得了的。”
“不管是慧慧一家,还是咱们这老陈家的,你们都给我继续老老实实做人,踏踏实实做事,凡是白玉兰找你们做的,都给我立刻马上麻溜滚去做,听见没有?”
哦哦~, 她想到了,可以等兰兰从书院回来,找她给参详参详啊。
陈慧从回忆中回过神儿来的那一刻,顿时灵光一闪,想到了这个绝妙主意。
刚才,她和自家当家的,被这几个媒婆争先恐后的语言轰炸给说的烦死了快。
白家安一个大男人,本也不好坐在这里听介绍,但是小女儿的情况特殊,他这样也能算是慈父心肠,倒不至于被人诟病。
不过,他若再出言表态,那就真的不合适了。
陈慧她自己却不一样,作为说媒对象的母亲,她是最有发言权的,听着媒婆们七嘴八舌的介绍,她心里也大概有了初步判断。
听起来呢,那些小伙子都是本县和附近几个县里的,各自的基本情况上,或是村里富户,或是县里做小生意,还有私塾读书进学的,这可跟之前那个该挨千刀的退婚势力眼儿家的条件好的多呢。
哼,你不是嫌弃我家嘛,你不是要退婚嘛,退都退完了,我们三弟家办流水席你干嘛还来凑热闹?
想白吃白喝随便你,毕竟,咱们家开的就是流水席,就是所有乡亲邻人都可以来吃的,但是,你吃就吃啊,往我们母女跟前凑什么?
想起来当时被二弟妹胡一画提醒她的场景就生气,要不是这个势利眼儿,她至于被老二家的那个膈应吗?
真是一个个的,都真特么的会膈应人!!!
你们想看我家的笑话,呵呵,老娘就是把卖木耳的二十两也给小雪做嫁妆,凑够五十两压箱底,也要给小雪找一个好归宿。
就是吧,为啥总觉得她们忽然一下子来这么多,怕不是就是惦记我家的小雪的嫁妆银吧?
不行,我的问问:“停! ”
随着陈慧大喊一声,场面顿时就静下来。
几个媒婆均将脸一转,齐齐望向他,眼巴巴等着她说话。
被她们这样一看,陈慧却又有些不好意思了,忽觉刚才那一嗓子貌似有点过分。
但是,望了望身侧小女儿所在的方向,她又忙摁下这些想法,甩甩头,清清嗓子,开口道:“咳咳,各位老姐姐,辛苦你们为了我家小女儿的事,大老远地跑这一趟。你们说的情况我和我当家的,也大概齐心里有数了。”
一旁的白家安听到妻子这样说,就默契地知道她已经想好了对策,忙跟着点头:“啊,对。”
见到丈夫表态,陈慧心里就更有底气了,“这样吧,今儿个天儿也不早了,咱先就说到这儿吧。恁几位要是不嫌弃,我就这下厨给诸位老姐姐做些饭菜,我再叫我家小子去买几斤梨花白酒,跟恁助助兴,聊表一下我们的谢意,恁看咋样?”
几个媒婆听到“送客”的话,本已经挪动尊臀准备走人了,哪成想听着听着,竟然还能有这等好事儿,互相对视一眼,纷纷点头同意。
“唉呀,那,那咱们就却之不恭了,多谢多谢……”
哎呀,免费的饭菜,谁不吃谁是王八蛋。
她们可早就听说这白家的酱香猪蹄是一绝,还有那木耳不管怎么做都好吃,就是有些贵,今日想必是能吃个够的吧,啊哈哈哈。
于是,陈慧果然就叫丈夫去三弟家买猪蹄,塞钱给他的时候,又悄声吩咐他重点是看看白玉兰回来没。
接着又喊儿媳妇让她找她三婶田巧儿来作陪,顺便找在地里的白光去打些酒。
吩咐完,她才一边挽着袖子,一边笑眯眯滴进了厨房。
爱占便宜好呀,等你们吃饱喝足了,老娘就能尽情套你们的话了……